乙肝妈妈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

文章来源:未知责任编辑:健康人生发布时间:2010-06-13 17:10 点击我咨询

文章摘要:乙肝妈妈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母体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的主要传播途径,乙肝妈妈妇如果生育子女不进行任何预防干预,所生的孩子成为小乙肝的可能性...详细>>

  乙肝妈妈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母体传播是乙肝病毒传播的的主要传播途径,乙肝妈妈妇如果生育子女不进行任何预防干预,所生的孩子成为“小乙肝”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到了育龄期的乙肝妈妈不敢孕育子女,已成为一种普遍担忧的现象存在,主要怕下一代儿女再被传染上乙肝,那可多么不幸啊!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乙肝疫苗问世后这种乙肝“代代相传”的不利局面有了根本性的扭转,乙肝疫苗质量和剂型不断完善,“小乙肝”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乙肝妈妈如果按照医生的嘱咐,规范、科学、及时的防御治疗,是可以放心的生一个健康宝宝的。黑龙江生殖保健服务中心的专家对就诊的乙肝妈妈整理一些乙肝妈妈的常见问题解答,以供乙肝妈妈们了解更多乙肝孕育知识。

  1、乙肝妈妈怀孕前和怀孕后要比健康孕妇多做什么检查?

  乙肝妈妈怀孕前要做详细的肝功能、B超、DNA定量,如有条件最好做肝穿刺。怀孕后的早、中、晚期也要做肝功能检查,晚期做DNA定量好考虑是否母乳。

  2、乙肝妈妈大三阳小三阳能不能怀孕?

  目前没有确之有效的办法能让大三阳转为稳定的小三阳DNA阴的情况之下,目前的看法是只要在肝功正常时大三小三都可怀孕。如果光等待DNA转阴或者彻底转阴是遥不可及的,如果等到肝功不正常了那就很被动。怀孕时要注意阻断。

  3、乙肝妈妈怀孕期是不是一定要打球蛋白?

  这是最具争论的问题,各种临床研究都没有统一结果,有说有帮助,有说没帮助。非商业机构是不支持注射的,支持注射的多是地方医院,也许是利润所致,所以国内很多医院都要求注射。个人认为小三阳DNA阴不需要打球蛋白,大三阳可以自行考虑,基本上怀孕注射球蛋白更多是出于心理安慰,以下第16项有极详细说明。

  4、阻断的关键在哪?

  阻断环节中最关键也最无争论的是宝宝注射球蛋白,我认为:宝宝出生后强烈建议在2小时内注射完第一针球蛋白;大三阳乙肝妈妈的宝宝建议在15─30天内注射第二针球蛋白,小三阳乙肝妈妈DNA阴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可不打第二针。疫苗的打法有两种选择:一是出生24小时内打第一针,然后是1月和6月各一针;二是第一针疫苗在第一针球蛋白注射后15天或30天注射,第二和第三针疫苗按国家计划规则延迟,如第一针疫苗在15天注射,第二针疫苗就在45天,第三针疫苗在半岁后第15天。

  5、母婴感染率是多少?

  在进行了阻断之后,在论坛上的例子和研究机构公布例子中,我发现大三阳乙肝妈妈的阻断成功率约90%多点,小三阳DNA阴的阻断率接近100%。所以总计平均是95─97%左右的阻断率(这是国家公认的机率)。

  6、乙肝妈妈能母乳吗?

  大三阳,在进行了阻断后(孩子出生后打了球蛋白和疫苗),且母亲肝功能正常等一般情况良好的前提下,一般是可以母乳的。乳汁的病毒含量大概比血中病毒含量少3次方。小三阳DNA阴者更是放心。但注意乳头有损时要避免。如果大三阳确实觉得不放心,那就人工吧,一样是聪明可爱的宝宝。

  7、顺产和剖产哪个利于阻断?

  都一样,不存在哪个更好。无论哪种方式婴儿必定接触到大量母血,围产期的感染率占9成之多。只要及时注射球蛋白就可以。乙肝病毒不是决定生产方式的因素。应按临产时的自身状况由医生来决定生产方式。

  8、出生后母婴间要如何接触?

  血液、唾液不要直接接触,如大家的伤口、母亲的血污等。其他可正常接触,如吻脸头脚等。请不要为了接触而神经质。就算接触到体液,传染上的机率也极底的。只是我们能比健康母亲稍稍注意一下就当然万无一失了。说实在,和子女接触中,无论如何小心,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断绝这些体液的接触的。

  9、乙肝妈妈何时应避免怀孕?

  (1)、现症的急性乙肝,伴有明显的肝功能异常,在没有产生抗─HBs以前,最好暂缓怀孕;

  (2)、乙肝病毒感染时间较长且肝脏损害严重,肝脏活动性病理检查证实为肝硬化,伴有明显血小板减少,脾脏功能亢进,凝血功能障碍;

  (3)、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较为明显,且肝功能波动较大,常伴有蛋白比例倒置或低蛋白血症;

  (4)、慢性乙肝患者伴有严重的肝外系统表现,如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5)、曾有过怀孕史,但因肝脏不能承受而终止妊娠者;

  (6)、乙肝病毒感染者伴有妇科科疾患不宜怀孕者,如有重复剖宫产史者。

我要咨询咨询QQ
权威品牌
咨询通道

医院设备1

医院设备2

医院设备3

医院设备4

医院设备5

医院设备6

医院设备7

医院设备8

医院设备9

医院设备10

医院设备11

医院设备12

喀什博大男科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内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黑ICP备05004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