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灌肠疗法大解析

文章来源: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09-07-15 18:02 点击我咨询

文章摘要: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保留灌肠: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详细>>

 

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称为盆腔炎称为盆腔炎。盆腔炎为妇科的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按其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亦可无急性炎症病史。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
  
常见致病体有链球菌、淋球菌、支、衣原体、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性传播等的病原体。
盆腔炎灌肠疗法的优点是灌肠中药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药物经直肠到达盆腔有三条途径,
  
其一,药物经直肠粘膜吸收后到肝脏,代谢后进入循环;
  
其二是药物透过直肠粘膜、肠壁,通液与盆腔沟通的淋巴管,毛细血管直接发作用于盆腔;
  
其三是直肠吸收药物的50%,绕过肝脏,从下腹静脉直接入大循环。
  
以上三条途径都可以使直肠药物到达盆腔、前列腺等处发挥药效。
  
直肠给药的优点:
  
其一,不经过上消化道,可避免胃酸和酶对药物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对胃肠的刺激;
  
其二,50%药物避免了肝脏,首个作用,减低了对肝脏的副作用;
  
其三,部分药物直达盆腔,使病所药物浓度高,作用强。所经直肠炎药比口服药生物利用度高,同样剂量的药物直肠给药的作用大于口服药物的作用。据研究,中药灌肠在吸收速度、显效速度上比丸、片、栓、汤剂均快,达峰浓度高,达峰时间短。
  
治疗慢性盆腔炎,直肠给药是我国首创,远在汉代已有直肠给药的记载,现在已广泛用于临床。成人的直肠长度为15-20cm,血液循环非常丰富,直肠虽不象小肠那样主动吸收药物,但可以通过被动扩散吸收药物。

慢性盆腔炎、腹部包块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效果甚好,它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或暖宫散寒之功效。保留灌肠: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加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制成消症液与红藤液。湿热重者用红藤液。

灌肠液温度宜40~42 ℃。用14号导尿管插入直肠,深度12~16cm,动作要轻柔。注入药量为100~200ml,在5~10分钟内缓慢注入。灌完后卧床休息30分钟,有利于药液存留体内。月经期暂停灌肠。

灌肠药液的热度刺激可使盆腔充血,盆腔血运改善,继而增强炎症消散和吸收。此外,灌肠药物多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可以清除盆腔毒素,具有抑菌消炎作用
 

我要咨询咨询QQ
权威品牌
咨询通道

医院设备1

医院设备2

医院设备3

医院设备4

医院设备5

医院设备6

医院设备7

医院设备8

医院设备9

医院设备10

医院设备11

医院设备12

即墨仁和男科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内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黑ICP备05004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