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 男性不能忽视的10个生活调摄

文章来源:责任编辑:发布时间:2009-07-15 17:42 点击我咨询

文章摘要:北京藏医院专家指出,男人面临的诸多困扰之一是男子不育症。据统计,已婚夫妇中不育者约占15%,其中男方原因的约占50%。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近50年...详细>>

 

喀什博大医院专家指出,男人面临的诸多困扰之一是男子不育症。据统计,已婚夫妇中不育者约占15%,其中男方原因的约占50%。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近50年来,男子睾丸的精子密度下降了约50%。

引起男子不育症的原因很多,如先天发育异常、细胞遗传染色体异常、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性机能障碍及生殖道感染,乃至心理因素等。但就目前临床资料来看,生殖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男子生殖道感染常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精囊炎、尿道炎等。引起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有淋球菌、结核杆菌、病毒、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滴虫及其他非特异性致病菌,其中以支原体和衣原体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最为常见。生殖道感染可影响精子的生成、精子活力和精子运输,造成少精症而致男子生育能力降低。生殖系结核可使精子发生抑制和运输受阻等,甚者可因睾丸炎症引起睾丸萎缩。生殖道感染还可因导致输精管道梗阻而造成无精子症。

生殖道感染还可引起精液的液化时间改变,任何原因导致的前列腺分泌功能障碍,均可使精液中缺乏精液液化因子,从而发生精液不液化症。精液不液化可使精子在黏稠状的液体中无法自由游动,常为不育症的直接原因。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不仅使男子生殖道感染高危人群迅速扩大,也对女子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预防和治疗生殖道的感染是降低男子不育症发病率的重要对策。首先要注意预防家庭内交叉感染,如为女孩子准备全套清洗用品,包括脸盆、毛巾等。

经常旅游、出差和长期居住公共宿舍或出租房屋的人群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患生殖道感染性疾病者要自觉不进入游泳池。病人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或找游医,要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系统治疗,如此方可减少或避免生殖道感染的危害及不育症的发生。

专家指出,据不完全统计,不育原因中单纯男方原因约占20%,男女双方共同原因者约占30%,故可认为大约50%的不育是与男性有关,因此,男性不能忽视生活上的调摄。

1、节房事。尽管睾丸每天能产生数亿个精子,但精子还需要在附睾里发育成熟。一次射精后,须5-7天才能恢复有生育力的精子数量。房事过频,导致每次射出的精子数很少,可引起不育。

2、戒除烟酒。烟酒均可直接损害性腺和精子,导致男性不育。其次,嗜烟和酗酒均可损害男性的性功能,从而引起男性不育。吸烟会引起阴茎动脉血管硬化,诱发性功能障碍;饮酒可引起睾丸间质细胞的严重损害,使雄激素水平降低,导致性功能障碍。

3、避免频繁热水浴。精子必须在34℃~35℃恒温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育,洗澡时水温过高往往暗伏“杀机”。如桑拿浴时,室温可高达70℃~80℃,比正常浴室温度要高一倍以上,很不利于精子生长,或造成“死精”过多而致不育。因此年轻人应慎洗桑拿,平时洗澡的水温也应在34℃左右为宜。

4、调节情志。长期精神压抑、沮丧、悲观、忧愁,往往引起不育。这是由于其影响了大脑皮质的功能,使全身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及睾丸生精功能和性功能呈不稳定状态。

5、避免长途骑车。骑自行车时,会阴部的睾丸、前列腺紧贴在坐垫上,受到长时间挤压后会缺血、水肿、发炎,影响精子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正常分泌,而致不育。故每天骑车不应超过一小时,坐垫应用海绵套。

6、饮食注意不要缺锌少硒。 微量元素锌可促进精子的活动力,能防止精子过早解体,利于与卵子结合。硒也是人体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几乎全来自食物。因此,男青年不可偏食,应注意多吃含锌、硒多的食物,如鱼、牡蛎、肝脏、大豆、坚果、玉米等

7、避免过多吸入厨房油烟。近期很多研究发现,厨房油烟中竟有74种化学物质能致细胞发生突变,导致不育,因而要尽可能少吸入厨房油烟。

8、避免穿紧身牛仔裤。紧身牛仔裤不但压迫男性生殖器官,影响睾丸正常发育,还因不透气不散热,不利于精子的生存,故应避免。

9、夫妻配合,过好适度、有效、和谐的性生活。治疗不育症切忌急躁,夫妻双方应密切配合,坚持测定妻子的排卵期,在排卵期前后适当增加同房次数,增加受孕机会。

10、预防腮腺炎。积极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及时诊断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后睾丸附睾炎,避免影响精子产生和精子成熟。

我要咨询咨询QQ
权威品牌
咨询通道

医院设备1

医院设备2

医院设备3

医院设备4

医院设备5

医院设备6

医院设备7

医院设备8

医院设备9

医院设备10

医院设备11

医院设备12

喀什博大男科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内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黑ICP备05004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