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淋病原则及方药

文章来源:未知责任编辑:健康人生发布时间:2010-06-09 10:54 点击我咨询

文章摘要:淋病的诊治与非淋菌性尿道炎一样,都是从症状出发,分析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提出中医治疗淋病原则及方药。 1、湿热炽盛 [症状]起病较急,小...详细>>

  淋病的诊治与非淋菌性尿道炎一样,都是从症状出发,分析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提出中医治疗淋病原则及方药。

  1、湿热炽盛

  [症状]起病较急,小便黄赤,茎内疼痛流脓,小溲热涩不畅。或发热恶寒、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湿热客于膀胱,气化失常,水道不利故小便黄赤、热涩不畅,茎内疼痛;湿浊之邪外出故茎中流脓;表邪未解则发热恶寒;热犯肝胆则恶心呕吐,下犯大肠则便秘或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皆湿热之象。

  [治则]清热利湿,通淋解毒

  [方药]方用八正散。

  药味组成: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仁、炙甘草、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焙干)各一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灯芯,水煎,食后、临卧服。

  [方解]方用木通、车前子、滑石、篇蓄清热通利;瞿麦通淋;栀子仁清郁热利小便,甘草泻火和中,大黄泻实火,与木通导湿热从小便而出。上药共奏清热利湿,通淋解毒之功。

  2、气血瘀滞

  [症状]小便涩滞,淋沥难尽,茎中无脓或脓水稀薄,茎中痒痛,小腹闷胀,外阴重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

  [病机分析]气血郁滞,致使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涩滞,淋沥难尽;湿热不盛故茎中无脓或脓水稀薄,但湿热仍聚膀胱,故茎中痒痛;肝郁气滞,气机不畅,肝经循腹绕阴器,故小腹闷胀,外阴重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涩仍气血郁滞之象。

  [治则]理气通淋,开郁行滞

  [方药]方用沉香散加减。

  药味组成:沉香散出自《医宗必读》(而非《太平圣惠方》、《博济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之沉香散,《丹溪心法》之药味与本方基本相同,只是用白芍而非赤芍,多陈皮)。沉香、石苇、滑石、当归、王不留行、瞿麦各半两,冬葵子、赤芍药、白术各七钱半,炙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空腹,大麦煎汤调服,以利为度。

  [方解]方中沉香理气行滞,白术健脾和胃,石苇、滑石、瞿麦、冬葵子清利湿热,赤芍活血凉血,当归养血逐瘀生新,王不留行活血化瘀,甘草泻火调和诸药。上药共奏理气通淋,开郁行滞之功。

  3、脾肾虚弱

  [症状]小便频数,涩痛不著,尿后余沥,或腰痠膝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或乏力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

  [病机分析]淋久不愈损伤脾肾,正虚邪恋,肾虚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热邪不甚,故涩痛不著,尿后余沥乃肾气不足;腰为肾之府,肾气虚则腰痠膝软;耳仍肾之窍,肾虚精气不能上注于头故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脾气虚,故乏力自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乃脾肾虚弱之象。

  [治则]健脾补肾,益气通淋

  [方药]方用六味地黄丸加白术、党参、瞿麦。

  药味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熟地黄八钱、山茱萸肉、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茯苓等(去皮)各三钱。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本病可用白术15g、党参20g、瞿麦20g水煎取250m1,以此药汤冲服六味地黄丸。

  [方解]方中用熟地黄,山茱萸肉补肾;山药、白术、党参、茯苓健脾益气利湿;丹皮活血通经,泽泻、瞿麦利水通淋。上药共奏健脾补肾、益气通淋之功。

我要咨询咨询QQ
权威品牌
咨询通道

医院设备1

医院设备2

医院设备3

医院设备4

医院设备5

医院设备6

医院设备7

医院设备8

医院设备9

医院设备10

医院设备11

医院设备12

喀什博大男科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2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内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速与我们联系。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黑ICP备05004651号